Jcomics 发表于 2006-4-17 14:54:00

ping 命令说明

我想大多数网虫对ping这个命令一定不陌生吧,它是用于确定本地主机(也就是你的机器)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(服务器和像你机器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机器)成功交换(发送与接收)数据包。再根据返回的信息,你就可以推断TCP/IP参数(因为现在网络一般都是通过TCP/IP协议来传送数据的)是否设置正确,以及运行是否正常、网络是否通畅等,但不是Ping成功就代表TCP/IP配置正确,你有可能要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包交换,才能确信TCP/IP配置的正确性。 <br/><br/>  其实,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,在Win98下的MS-DOS窗口下执行,还有必须连上网(因特网或者局域网),执行格式如下: <br/><br/>  ping [远程服务器名][参数] <br/>  如:ping www.yesky.com,运行这个命令将得到http://www.yesky.com(天极网)的IP地址、传送数据包的最大时间和最小时间等。可以在MS-DOS方式下可键入Ping来查看该命令的参数。 <br/><br/>  下面就对ping www.yesky.com后屏幕出现的信息逐条进行解释: <br/><br/>  1.Pinging www.yesky.com with 32 bytes of data: <br/>  正在将32字节数据(Windows默认,但可改变)发送到远程服务器www.yesky.com,一旁的数字210.77.155.200就是该服务器的IP地址,所以有时也可用来实现域名与IP地址的转换功能。 <br/><br/>  2.Reply from 210.77.155.200:bytes=32 time=126ms ttl=244 <br/>  本地主机已收到回送信息,具体为:32字节,共用126毫秒,ttl为244。ttlo (Time to Live)是存在时间值,你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: <br/>  源地点TTL起始值(就是比返回TTL略大的一个2的乘方数,如128、256等)- 返回时TTL值。 <br/>  例如,返回TTL值为119,那么可以推算数据包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,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(128-119),如果返回TTL值为244,TTL起始值就是256,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11个路由器网段。 <br/><br/>  3.request timed out <br/>  回收信息时间超时,说明此时网络繁忙,可以稍后再试。 <br/>  4.ping statistics for 210.77.155.200: <br/>  Packets:Sent=4,Received=2,lost=2(50%) <br/> 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-seconds: <br/>  Minimum=177ms,Maximum=182ms,Average=89ms <br/>  对照解释如下: <br/>  Ping 210.77.155.200总的信息如下: <br/>  数据包个数:发送4个数据包(系统缺省设置,每次Ping时向服务器端发送4个数据包),共回收到2个,共丢失2个占总的50%。 <br/>   <br/>&nbsp;&nbsp;&nbsp; 发送时间总的概括: <br/>  最快回收时间为:177毫秒,最慢回收时间为182毫秒,平均为89毫秒。 <br/><br/>  常用Ping命令参数选项: <br/>   -a 将目标的机器标识转换为ip地址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t 若使用者不人为中断会不断的ping下去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c count 要求ping命令连续发送数据包,直到发出并接收到count个请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d 为使用的套接字打开调试状态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f 是一种快速方式ping。使得ping输出数据包的速度和数据包从远程主机返回一样快,或者更快,达到每秒100次。在这种方式下,每个请求用一个句点表示。对于每一个响应打印一个空格键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i seconds 在两次数据包发送之间间隔一定的秒数。不能同-f一起使用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n 只使用数字方式。在一般情况下ping会试图把IP地址转换成主机名。这个选项要求ping打印IP地址而不去查找用符号表示的名字。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使用本地DNS服务器这个选项就很重要了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p pattern 拥护可以通过这个选项标识16 pad字节,把这些字节加入数据包中。当在网络中诊断与数据有关的错误时这个选项就非常有用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q 使ping只在开始和结束时打印一些概要信息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R 把ICMP RECORD-ROUTE选项加入到ECHO_REQUEST数据包中,要求在数据包中记录路由,这样当数据返回时ping就可以把路由信息打印出来。每个数据包只能记录9个路由节点。许多主机忽略或者放弃这个选项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r 使ping命令旁路掉用于发送数据包的正常路由表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s packetsize 使用户能够标识出要发送数据的字节数。缺省是56个字符,再加上8个字节的ICMP数据头,共64个ICMP数据字节。 <br/>&nbsp;&nbsp;&nbsp;&nbsp; -v 使ping处于verbose方式。它要ping命令除了打印ECHO-RESPONSE数据包之外,还打印其它所有返回的ICMP数据包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ping 命令说明